热点内容
浏览量
中国面板业投产提速
2010-12-31来源:搜狐网1076
随着三星、LGD、友达三条“鲶鱼”的进入,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已经持续近一年时间的“二人转”节奏被打破。
在华星光电主动提速宣告主体厂房提前封顶后,另一家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也终于筹齐了北京亦庄8代线所需要的所有280亿元资金。
继今年10月通过定向增发成功募集89亿元资金后,京东方11月30日对外宣布,京东方显示与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成的贷款银团签署了等值约105亿人民币的《第8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银团贷款合同》。
与此同时,刚刚拿到批文的三家外资面板巨头中,三星和友达的表现最为积极。三星电子中国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如果2011年1月开工,我们预计实现量产的最早时间是2012年6月,而并非此前预测的2012年底。”
被迫提速
近日,终于获得批文的外资面板巨头却很快进入了状态。按照三星电子的原计划,2010年初开始动工,2011年第三季度就可以实现苏州7.5代线的量产,然而在今年初获得韩国政府有条件放行后,中国发改委的审批却整整耗掉8个月的时间,这打乱了三星电子3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在11月中旬获得审批通过后,三星电子就立马开始着手成立独资公司,并且将量产计划提前至2012年6月,如果按照正常建设期18个月和爬坡期6个月来计算,三星电子在苏州的7.5代线量产将比正常速度提前了6个月。
而12月才获得台湾方面正式放行的友达虽然在收购龙飞光电问题上还有一些政策细节需要与大陆及台湾的有关部分协商,但是龙飞光电此前已经完成了7.5代线的环评和土地平整,将很快进入主体厂房建设阶段。
而且台湾方面的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台湾“经济部”经济事务主管官员施颜祥12月28日曾表示,今年初订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的办法时,是以新设工厂作为开放条件,并未开放参股并购,是因为大陆当时没有可参股的面板厂。如今情况有变化,如果企业有需要,可适当处理,目前正在评估这一决策。
显然这为友达参股龙飞光电开了口子,也为奇美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提供了机会,而LGD与创维、广州凯得的合资公司也即将成立,虽然其速度较慢,但是2012年底实现量产依然是其主要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5选2”中暂时被淘汰的南京中电熊猫夏普甚至提出了投资360亿元建设月产能8万片的10代线的计划并且正在进行环评。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夏普在日本的10代线去年10月才投产,现在来中国投资10代线完全不可能,环评谁都可以提交材料,即便通过了也难以落实。”
在外资面板巨头提速的情况下,今年9月已经实现主体厂房封顶的北京京东方8代线也完成了最后的融资,在定向增发融资89亿元后,这次又与多家银行签署了105亿元贷款合同。
不过之前华星光电通过TCL集团A股定向增发以及银团贷款已经解决了所需的245亿元资金,这次京东方将用8代线项目范围内所有土地使用权、以及厂房等房屋(包括相应的土地使用权)、现有以及将有的机器设备抵押给贷款银团。
显然本土两大面板巨头都在提速,这背后也与液晶面板行业11月以来的回暖有关,按照友达执行副总彭双浪近日表示,面板产业的整体景气明年将会比今年更好。今年11月份台湾大尺寸面板销售量达到创纪录6140万片,而且液晶面板价格趋于稳定。
面板上游的淘金热潮
虽然液晶面板巨头在大陆的投资竞争已经拉开,而且对于本土两大面板巨头来说,技术和量产经验是其最为缺乏,接下来的设备采购和安装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良品率的爬坡将是一大考验,但是这些面板巨头的上游争夺战已经进入中局。
而按照目前获批的5条线的投产进度,2012年下半年都将进入量产阶段,而对于上游的玻璃基板等配件生产商来说,中国市场是其最后的一次扩张机会,也是改变各自市场份额的机会。
除了玻璃基板领域的竞争外,在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上游材料领域台湾、韩国和日本的企业也加入竞争,友达旗下的彩色滤光片厂台湾凸版国际彩光(CFI)抢得头彩,将投资1.67亿美元跟随友达赴大陆昆山设厂。
而台湾媒体的报道显示,友达集团相关组件厂包括明基材料、均豪、辅祥、威力盟等业者,均可望因为友达前往大陆设立7.5代厂而受惠,同样受惠的还有LG集团的配套企业。
在配套产业领域韩国和台湾的面板企业依靠多年的合作关系占据了上风,华星光电等国内厂商的谈判则相对要慢一些,除了与日东签署偏光片供应协议外,彩色滤光片华星光电也除部分自制外,已经与DNP签署了合作协议,至于化学气体方面,则有空气化工、法液空、林德集团等支应,光阻方面则包括住友化学、东洋油墨、JSR等。
对于大陆面板企业来说,由于上游配套严重滞后,所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都需要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等模式快速解决上游短板,这也是中国高世代线面临的最大难题,不过中国市场的高世代线建设热潮也吸引了这些上游企业来淘金,这也为中国企业弥补短板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