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浏览量
LED企业盼利器破局市场
2011-01-12来源:LED环球在线1158
在新兴LED照明市场成本高企的初期,EMC(合同能源管理)一度被认为是开拓市场的一把“利器”。然而近日的调查显示,这把“利器”在LED推广中屡屡失利,产业发展无从破局。
业界看好国际模式
2011年为“十二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成为各地重头戏,其中LED推广意义重大。“在低瓦照明中,同样亮度的LED灯比传统灯具节能可达90%。”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高昂的价格成为市场推广的绊脚石,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盛行的EMC模式被业界看好。“简单地说,进行LED改造的对象不需要出钱,我们帮你改,将来从节省的电费中分期付给我们就可以了。”深圳LED产业联合会、易特照明董事长冯俊介绍,现在国内70%以上LED改造项目是市政工程,规模大、耗资多,最适合EMC模式解决。
“从理论上讲,EMC模式能够很好解决买方的资金问题,更容易被买方接受。”中电照明执行董事冯祯祥表示,在市场拓展上,EMC模式一度寄望颇高。
通常EMC合作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对每年节省的电费,按比例由节能改造的双方分成,逐年返还,直至完成合同约定金额为止,合同执行周期较长;二是每年节省的电费,全额返回给LED企业,直至合同约定金额为止。这种模式回款速度快,更受LED企业的青睐。
“免费节能”遭遇瓶颈
然而理论中的美妙,并不等于现实中的畅行无碍。“改造的初始资金从哪里来?想吃大蛋糕的LED企业经常头痛。”冯俊说,根据EMC规则约定,这笔钱要由LED企业出,但动辄数百万、短期无任何回报的投入,一笔两笔还好说,如果同时开工几个项目,天量的流动占款,哪家企业也吃不消。
自己没钱,找银行贷款行不行?有LED企业仍表无奈:“很多LED企业属于创建不久的高科技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出让的又是不为市场广泛接受的新技术,拥有的只是未来的收费权和现金流,而银行看重的是土地、厂房等资产。这就造成LED节能企业贷款难。”
而在发达国家,EMC节能投资大都源于贷款,且保险公司有专门险种,帮助企业化解风险,防止客户违约拖欠分成费。
“客户端的实际状况不一,也会制约EMC的推广。”有着多年EMC推广经验的LED企业人士说,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用户太节约,像国内一些二线城市,路灯是间隔方式照明的,这就意味着EMC模式的投资回报期长;二是电费本来就低,靠节省的电费来回报,周期当然长;三是一些财政充裕的地区对大规模LED照明改造兴趣不大。凡此种种,造成“不花钱的节能”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市政工程实施更难
目前在国内LED照明领域,超过70%以上的市场是市政照明工程。尽管国务院多次提出大力促进LED等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但在基层政府主导的LED照明改造市场,EMC执行依旧步履维艰。
政府各部门对待EMC模式,可谓态度微妙。一个现实的问题,当前政府部门“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具体到任何一个部门,其电费支出的“出口”均在财政部门。
业内人士举例说,一家地方市政机构路灯每年电费100万元,引入LED路灯改造以后降至20万元,但根据财政部门“实报实销”的财务制度,市政部门无法将省下来的80万元节能效益拿出来与LED路灯企业分享。这样一来,不仅LED路灯企业的投资无法回收,而且这些市政单位也没了积极性。
另外,由于EMC项目执行周期较长,期间政府机构和人员的变动,也给合同执行带来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
破局关键在于政府协调
“EMC在LED照明市场的实行,目前国内成功的样本还不多。”多位LED企业高管表示,政府如何统一协调EMC项目的执行,是EMC成功实施的关键。“只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组建一些有公信力的平台,进一步在融资、税收等方面对LED路灯的EMC项目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多管齐下加以扶持,合同能源管理之路仍会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