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浏览量
台面板产业受制引发的思考
2011-01-27来源:中国电子网1164
如今,面板业主要集中在亚洲,分为日系、韩系、台系,当然大陆也算一个,不过相关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还在建设中。去年12月底,欧盟竞争委员会专员杰奎因宣布,决定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厂商非法的价格操纵处以集体罚款6.49亿欧元。其中韩国LG集团被罚2.15亿欧元,台湾奇美电子被罚3亿欧元。韩国三星集团也参与了价格操纵,而三星没有遭罚的理由是,在欧盟“宽容告示”期,坦白并揭发了同行。
其实,在去年上半年,我国台湾地区面板生产商已经遭到过了美国的处罚,欧美为什么再罚台湾的面板企业呢?台湾面板业得罪了谁?多次罚款,对中国的彩电业有什么影响呢?
谁面板便宜就罚谁?
我们都知道,欧盟本身不生产面板,但欧盟为什么要罚这些面板厂商?这个罚款对面板业现有格局会带来什么变化?罚款固然是不太好的,罚到谁谁也不好受,不过这些处罚实际上是面板企业间竞争的一个结果。
面板基本上是一个阵营、一条战线上的,当前面板的生产基本集中在亚洲,而且形成了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并立的“3+1”状态,现在中国大陆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从经济因素上讲,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生产在这四者里应该是属于便宜的,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不同面板生产板块的境遇各不相同,由于日元升值,对日本的彩电企业整机压力很大,所以,电视厂商的许多OEM订单转到台湾地区,因为台湾面板便宜,这样台湾地区面板的产量会增大。
其实可以罚的款很多,欧盟的罚款在某种程度上讲,反映了面板企业内部的矛盾,大批OEM订单涌向台湾地区,是不是再次罚款的关键?这个稍动下脑筋的人就应该知道。台湾面板价格便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去年年底,索尼高层曾表示,将转向价格比夏普低的台湾面板厂采购液晶面板,采购比率将从目前的30%拉高至50%。我们都知道,去年年底电视价格一直走低,为了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据业内人士称,日韩品牌电视多数用的是台湾屏,可见台湾面板成了大头,枪打出头鸟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选台湾屏还是进口屏?
如今,卖场中不少日韩品牌都采用混搭的方式,所售产品中不少都使用台湾屏,部分使用原装屏,可见台湾屏已经占据很大部分的市场。据全球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报告显示,彩电品牌厂家飞利浦和东芝的代工比例已超过50%,索尼也已接近50%。
据了解,这些品牌的代工很多都是整套产品的代工,而并非先前品牌屏自产、其他配件代工的方式。 如果仅仅是价格的因素相信,多数厂家肯定不会单纯采购台湾面板的,如果产品出了问题消费者认定的不是屏的问题,而是这个厂家。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面板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之小,台湾屏早已走出当年的阴影,已经成为市场上出货量最大的屏。
矛盾日益激烈谁在操纵面板价?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面板的价格已经连续七个月的下滑,前不久韩系面板企业表示,中小尺寸面板价格已率先反转向上,大尺寸面板价格最快3月开始涨价,反弹速度高于预期。
其实,面板价格的一路低走跟其价格战有很大的联系,面板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已经逐渐激化,现在的大环境是什么都在涨,当然预测面板涨价不足为奇。
从降价周期来看,面板价格的确有回升空间,但是如果涨价成了既定的事实,那么下游企业肯定会加紧备货,这个时候,面板企业则能够在这种局面下获取更多主动权和定价权,这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
其实每年在面板价格下行的时候都会听到涨价的呼声,一旦涨价,下游企业就加紧备货,去年,国产电视就吃了备货的亏,由于对电视预期好,加之怕面板涨价,众多电视厂商都采购了大量的面板,以至于在面板一路走跌的时候,各个下游企业都已发出了吃不消的声音。
只要上游抖一抖,下游就要翻个天!面板企业之间的矛盾牵扯到下游众多电视厂商的生存问题,电视最重要的就是屏,一旦屏之间矛盾激化,对整个大的行业都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