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CB客服

李娟 钟小玲 韦凤梅 肖玉菲 电话:400-8866-380 元器件客服 电话:0755-88256362 手机:18152809519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30-18:30

微信公众平台

购物车
反馈建议
返回顶部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夏普索尼百亿巨亏日本电子哀鸿遍野

2012-02-03来源:早报2178

      日系彩电在全球市场征战多年,但面对过去一年持续疲软的市场以及日本地震影响,显得束手无策,纷纷报出巨亏。 

夏普索尼接连爆出百亿巨亏


  2月1日,索尼、夏普两大日系彩电大佬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财季,其分别亏损21亿美元和23亿美元,加上早前发布三季报的另一彩电大佬松下电器亏损13.5亿美元,日系彩电企业在2011年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与日系企业纷纷陷入巨亏相比,韩系的三星、LG仍然活得不错,中国本土彩电企业创维、TCL、海信等虽然也很艰难,但没有陷入亏损。TCL集团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1全年净利润有望做到15亿-18亿元人民币。但对中国本土彩电企业来说,还远远没到能放松警惕的时候,索尼、夏普、松下的电视机在中国市场仍然牢牢占领高端市场。

  索尼换帅谋变

  索尼在公布财报的同时宣布换帅,2005年起开始执掌索尼的洋帅霍华德·斯金格被日本人平井一夫取代。

  去年3月时,平井一夫就被视为斯特林格的接班人。外界对最新人事安排并不意外,但对平井一夫带领下的索尼电视机业务能否真正复苏充满疑问。

  平井一夫已誓言“要推动电视机业务的复苏和产品创新”。

  有熟悉平井一夫的日本分析师认为,现年51岁的平井一夫能重振索尼雄风,他对整体业务掌握娴熟,并可能知道如何打破公司内部的壁垒,整合统一各部门。

  索尼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壁垒很深,尽管年届70岁的斯金格上台后一直强调部门之间的协同,但这些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

  索尼昨日警告,2011年全年可能亏损29亿美元,其中电视机业务亏损可能高达23亿美元。尽管索尼多元化,涉足电影娱乐产业,但电视机业务比重仍然很大。

  过去一年,索尼做出诸多大动作。由于液晶面板业务亏损,索尼决定出售与三星电子合资的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时把多家海外电视机工厂出售,把电视机制造外包给鸿海集团等代工企业。此外,索尼还宣布从爱立信手中回购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的股份,加强手机业务投入。

  索尼出售三星合资面板厂应该是一个明智之举,这家合资公司在液晶面板供应紧缺的时候并未能为索尼提供多少产品,更多是三星人在主导这家工厂,相反在面板亏损时,索尼要承担损失。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索尼与三星和夏普电视机相竞争时不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三星和夏普都具备了完整的电视机产业链,并且都是全球电视机屏供应大厂。

  此外,外界风传,今年苹果和谷歌会相继推出智能电视,IT企业进入传统电视机领域,对传统电视机企业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夏普:液晶帝国巨亏

  “这不仅仅是索尼的问题,整个日本的资讯科技公司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从电视到显示器,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几乎每一个主要业务部门都未能持续创新,并推出引领行业先锋的产品。”新韩投资公司驻首尔分析师Kim Young-Chan告诉路透社。

  夏普是液晶的代名词,其凭借液晶电视开始了第二春,变成了全球一流的彩电企业。夏普在日本的龟山、堺市布局了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夏普的龟山屏在中国颇具知名度。

  成也液晶,败也液晶,过去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液晶电视需求疲软,使得液晶面板供应过剩,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滑,亏损波及整个面板产业,夏普也不能幸免。加上日本地震对夏普面板厂的负面影响,使得夏普面临巨亏。

  2月1日,夏普发布公告,在截至3月31日的本财年,净亏损可能达到约合38亿美元,这将是公司1912年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

  投资银行高盛东京分析师Takashi Watanabe表示,“电视机与液晶面板的库存,在第四财季将继续对夏普业绩构成压力。”

  与其他日本家电公司相比,夏普的业务相对单一,主要是液晶面板和电视机业务,太阳能业务和手机业务占比很低。夏普眼下能做的只有等待液晶市场回暖。

  韩系的三星和LG也同时是全球液晶面板大厂,也受到面板亏损影响,但是这两家韩系企业业务多元化,复原能力要强于夏普。三星更是依靠手机业务、半导体业务上的出色表现,业绩仍能保持高速增长。

  日企已被击败?

  遇到问题的,不仅是日系彩电巨头,几乎所有日系巨头均陷入了苦战:日本电气报亏,本田警告年度净利润跌幅将超预期,佳能拉响盈利警报并宣布社长将下台。

  路透社称,就连超级玛丽也救不了任天堂,该游戏巨头本周预测全年亏损将高于预期。

  事情明摆着,正当其蹒跚走出天灾时,日本企业又遭到强势日元的当头一棒。

  不过,日本财经日报《日本经济新闻》撰稿人、工业专家团体Beyond Galapagos Study Group成员关口和一认为,由于技术本身的变化令日本制造商以工程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变得过时,成本竞争力和日元升值只是枝节问题。“在全球竞争围绕单个产品展开、以最低价格生产最棒产品的公司成为赢家的时代,日本模式运转得非常成功,但在网络为王的数字电子世界,它就逊色得多。”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更广泛而言,日本的工业问题与该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日渐衰落是一致的。20年前,日本经济产出占全球GDP的14%;如今,只占不到9%。即使在亚洲,它作为经济和外交大国的光芒也已被中国掩去。“当然,并非日本所有工业的前景都一片黯淡。出人意料的是,2011年的灾难提醒人们:日本在一些重要但通常被忽视了的领域,比如精密零件和材料,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例如,仅日本半导体生产商瑞萨一家,就供应着全球汽车用微控制器的近一半产品。” 

      相关新闻: 索尼年度预亏29亿美元 日本电子业哀鸿遍野
  
      4月1日,新CEO平井一夫将正式接手一个“烂摊子”,因为在过去一年中,斯金格仍未将索尼带出亏损泥潭。

  昨(2)日,日本电子业巨擘索尼公布了其2011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第三季度的营业亏损高达12亿美元,其电视部门营收也是大幅下滑。索尼同时预估,2011财年全年将亏损29亿美元,这对即将于4月1日上任的新CEO平井一夫来说,压力山大。

  垮掉一半的索尼

  索尼在2011年业绩惨淡,斯金格掌舵以来,索尼的市值已经蒸发一半以上,目前只有250亿美元的市值离曾经1000亿美元的市值已相去甚远。

  据了解,索尼的电视部门一直收益不佳,至今已连亏8年之久,外界戏称:这如同一个生病的病人,需要动手术了。索尼也意识到了这点,其在2011年11月1日正式对电视部门动了“分拆手术”,把旗下电视业务割分成三个部门,分别负责LCD 电视、外包和下一代电视机业务。而在2011年年底,索尼还将持有的液晶显示器合资企业 S-LCD 将近 50% 股份出售给合资方三星。索尼由此也将致力于电视机业务的精力更集中化,无奈的是,其电视业务还未“止血”。

  很大程度上,索尼电视业务的的亏损受牵制于客观因素。索尼对出口市场倚重很高,200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市场需求下降、日元的持续升值与韩元的贬值等,让索尼的运营风险陡增,竞争压力被放大,致其电视业务严重受挫,2011年的亏损不外乎也有这些客观因素在内。

  而在影像业务上,索尼与对手相比也有相对弱势。单反领域索尼的产品力始终不及佳能与尼康,不过索尼也尝试做了一些痛苦的策略调整,例如发力微单领域与佳能尼康的产品形成差异化,不过这有待西方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宠爱有加才能为其创造优势。

  此外,在手机领域,索尼去年通过收购索尼爱立信从而发力智能手机,但苹果、三星等早已成该市场的先锋与宠儿,索尼若要后来居上着实很不靠普。

  现实与困难摆在眼前,看来索尼新任CEO、现年51岁的平井一夫任务艰巨。不过有分析师认为平井一夫能重振索尼雄风,因其对整体业务掌握娴熟,并可能知道如何打破公司内部的壁垒,将各部门整合统一。但有分析师却为他捏了把汗,而能否力挽索尼的颓势,只留有时间来证明了。

  日本电子制造业哀鸿遍野

  并不是只有索尼一家惨淡,基本上日本电子制造业的几大巨头2011财年均陷入亏损囹圄。受电视与面板业务的影响,夏普近日公布2011财年前三季度同比大幅下滑86%,同时将全年利润预估调降至零。日立预计2011财年第三季营利或降33%,日立也宣布将在今年9月之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产电视机产品。松下之前也警告称,由于重组亏损的电视机业务花费巨大,2011财年可能出现53亿美元的净亏损。

  “整个日本的电子企业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从电视到显示器,从平版电脑到智能手机,几乎每一个主要业务部门都未能持续创新,并推出引领行业先锋的产品。”一位分析人士如此指出日电子巨头们的通病来。十几年前,日本集团是电视显示屏领域的领跑者,但随着技术扩散,这些产品的价格变得不再高高在上,而成本依然高居不下,令这些日本集团的处境在竞争中变得举步维艰。

  种种迹象已显示,日本电子制造业已开始向海外转移,其制造业地位的下滑导致前景可谓堪忧,那么日本电子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英国《金融时报》就撰文指出:“在支离破碎的电子行业,日本政府正努力加速整合,创造‘国家冠军企业’:政府最近支持了索尼、东芝和日立旗下小型液晶显示企业的合并。政府希望,新公司能够更好地与韩国和台湾企业竞争。政府也正着眼于以‘无需敲铜打铁’的行业作为潜在增长领域。此外,大部分公司都选择把最先进的高价值产品留在日本生产,把低利润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海外更廉价的地方。对单个公司而言,这一战略或多或少地发挥了作用。”

关注[百能拼客联盟]微信公众平台,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最新动态!(微信号:PCBPP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