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CB客服

李娟 钟小玲 韦凤梅 肖玉菲 电话:400-8866-380 元器件客服 电话:0755-88256362 手机:18152809519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30-18:30

微信公众平台

购物车
反馈建议
返回顶部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苹果“共生者”:东莞企业尝甜头

2012-03-19来源:东莞日报2011

     引子凯励电子厂(以下简称“凯励”)偏于东坑镇坑美管理区一隅,这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企业,是苹果的电容器供应商。受益于苹果热销,凯励在2012年刚开年就尝到了甜头,其中苹果订单成为其最大利润增长点。据苹果公司此前零星发布的供应商信息显示,在整个苹果供应链体系中,东莞企业已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苹果“共生者”:东莞企业尝甜头

      1神秘的供应商

      由于苹果公司对供应链极为严格的保密要求,东莞的苹果供应商多极为神秘,涉及到苹果方面的问题,通常是三缄其口。

      凯励是一家主要生产和销售金属化膜电容器、电阻等电子产品的企业,其生产的无卤化电容器,被用于苹果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上,凯励在此领域占据东莞较大市场份额。

      凯励副总经理易建军有着深厚的管理学功底,他拿出纸笔,清晰地勾勒出苹果MacBook Pro的供应链条。

      每隔一段时间,苹果公司会根据MacBook Pro的销量及市场预期,将订单下到台资企业广达集团手中。在PC行业中,广达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其中苹果是其重要的客户。在MacBook Pro这条产业链上,广达是苹果的一级供应商,负责最后的组装环节。

      在接到订单后,广达会将整机零配件订单下到第二级供应商手中,这其中,就包括在东莞设有工厂的台达、伟创力、正崴、光宝等企业,他们在东莞的工厂接到电源等零配件的订单后,立即开足马力,开始应付这旺盛的需求。

      作为苹果的三级供应商,凯励并不与苹果公司直接接洽。凯励生产的电容器等产品,主要用于MacBook Pro的电源上。在东莞,生产苹果产品电源的企业主要是台达电子、伟创力、正崴、光宝等大型台资企业,他们均是苹果的直接供应商,同时也是凯励的大客户。

      凯励生产的电容器主要材料有金属膜、引线、外壳、喷焊材料等,这些材料的供应企业主要分布在韩国、台湾以及东莞。“这些企业下面还会有供应企业,不过越往下延伸,与苹果的关系逐步疏远。”易建军说,苹果对供应链的把控,通常只延伸到第二级别。

      苹果拥有iPhone、iPad、iPod、Mac等几大系列产品,每个系列产品都会衍生出一条绵长的供应链,像树根一样繁密。业内人士认为,由此推断出,在东莞众多企业依附在苹果这条供应链上。

      2 苹果催化剂 

      苹果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东莞的电子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影响着东莞整个的电子行业。

      哪家企业如果成为苹果供应商,就似乎获得了一种荣耀。“2007年,我们在宣传自己的企业时,通常说是三星的供应商,2008年时,我们会说是索尼的供应商,而到了现在,我们会兴奋地跟其他人介绍,我们是苹果的供应商。”易建军形象地描述。
      要想进入苹果的供应链体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从苹果此前公布的部分供应商名单不难看出,上榜企业均声名显赫。业内人士介绍,要想成为苹果的供应商,首先规模要大,在行业有一定的地位;其次管理规范,生产高效;总体质量要符合苹果的标准。

      尹建文认为,东莞的电子企业在产品线的管理上,基本上已经与外资企业接轨。同时,东莞电子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行业整合力量灵活,“因此,在这方面,东莞企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易建军回忆称,凯励在2007年从某大型客户那里得知,在不久的将来,电容器无卤化将会占据电子行业的主流。也就是在那一年,凯励投入重资加紧研发无卤化产品,并在当年获得成功。到了2008年,苹果就要求客户必须使用无卤化电容器了,“我们就顺势进入了这个供应链体系。”易建军说,“一定程度上,正是苹果引领着我们的研发方向。”

      在成为苹果的供应商后,最直观的利益来自丰厚的利润。业内人士均知晓,相较于其他企业,苹果支付给供应商的费用要高出近两倍,这成为最诱人的条件。同时,由于苹果一款产品的销售周期较长,因此企业获得利润的时间也被拉长。

      凯励副总经理易建军介绍称,2012年刚开年,由于苹果产品销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凯励的订单也随之增加,“苹果产品订单增加了50%,贡献了最大的利润。”

      生益科技运营总监陈仁喜此前曾表示,iPhone等智能手机对于覆铜板的需求,正成为生益科技新的利润增长点。米亚精密金属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正是紧紧抓住苹果这个大客户,为其供应配件,连续几年增资翻番,成长速度迅猛。

      由于苹果产品的持续热销,与苹果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台资企业多年来保持着较快发展速度。去年,胜华科技旗下的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大幅扩充触控面板产能。另外,苹果供应商所使用的设备流程,均属于业内的顶尖,这样更加容易获得其他品牌的订单。易建军认为,苹果还将继续引领电子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样供应商会根据苹果产品的趋势进行一些前瞻性的研发,相应地也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凯励为例,“苹果每次发布新产品之前,我们都会根据新产品研发出与之适应的电容器,苹果不断推动我们的产品更新换代。”

      由于苹果对产品质量及供应商的严格要求,倒逼这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一位台资企业高管介绍称,苹果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东莞的电子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影响着东莞整个的电子行业。

      3 “共生者”的烦恼

      苹果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持着对供应商的控制,同时拿走其中最高的利润。

      进入苹果供应链体系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苹果公司专门制定了《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该准则开宗明义写道:“苹果公司可能会在有事先通知或无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对供应商工厂进行访问,以评估供应商对此准则的符合程度。违反此准则可能会导致苹果供应商资格的立刻终止并采取法律行动……”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中,苹果往往占据着绝对主动。由于必须对保障产品品质和保密性,因此众多供应商为满足这些标准而疲于奔命。例如,当苹果要征询某个零配件的价格时,制造商必须指出报价的根据,其中包括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预估等等。再比如,苹果要求一些关键供应商库存两个星期的产品配件,甚至有时在使用零配件的90天后都不交付货款。

      东莞某大型台资企业一位高管称,苹果对直接供应商的管控,几乎事无巨细。工厂的设计,培训工人,生产用的软件及原材料等,供应商都必须采纳苹果的意见。苹果还会派来驻厂工程师,专门监管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据上述高管介绍,苹果供应商的生产车间,通常都透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苹果驻厂工程师紧绷神经,监控着生产流程。如果某个零件不合格,要停整条生产线。如果出现难以解决的状况,那么可能整条生产线都会被停止运作。

      虽然相对于其他品牌而言,供应苹果获得的利润更加丰厚,但从苹果整个供应链分配体系来看,包括东莞在内的国内制造基地切走了其中最小的一块“蛋糕”。以iPhone手机利润分配为例,数据统计显示,苹果公司占据58.5%以上的利润,韩国、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分别占据了4.7%、2.4%的利润,而中国内地的制造基地只占了利润的1.8%。

      在易建军看来,随着珠三角地区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苹果供应商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而在与苹果谈判时,供应商通常都缺乏议价权,因此自身的利润变得越来越低。

      苹果的直接供应商利润降低时,会想方设法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下一级供应商。一位台资企业高管介绍,几乎每个月,他们都会被上一级供应商叫过去进行谈判,议题通常就是价格调整,“只要过去进行价格谈判,他们要求降价的几率是最大的。”

      在与苹果合作中,东莞供应商始终是以“打工者”的身份示人。苹果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持着对这些供应商的控制,同时拿走其中最高的利润。此前,苹果并不会将订单下发给一大批厂商,通常会坚持关键零配件只由两家左右的工厂供货。近几年来,苹果意识到了分散风险的重要性,正有意识地分散自己的订单,并以此为筹码获得更加优惠的条件。

      为了获得苹果的订单,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如果你不接订单,自然会有其他企业抢着接。”一位企业高管表示,苹果通过这种相互牵制的方式成为受益者。

      苹果一旦发布新产品,要求供应商必须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零配件。那些无法完成任务的供应商,很有可能面临着遭遇淘汰或订单减少的命运。

      苹果公司网罗了东莞最优秀的电子企业,这些企业对苹果的依赖也日益增强。苹果公司的风吹草动,直接影响着这些企业的生存。

      4 不安全的供应链

       苹果只重视产品价格,每次将定价压得很低,以求降低其供应链成本,从而倒逼了这些供应商去降低其他诸如环保等方面的标准。

      近段时间以来,针对苹果供应链的环保问题,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去年8月份,由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牵头发布的苹果供应链污染地图,指出了苹果22家中国供应商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不乏在东莞设有工厂的企业。

      一位企业高管介绍,苹果虽然此前公布过一些环保方面的管控措施,但由于其对供应商严苛的掌控,这些措施很难被供应商执行到位。为了达到苹果要求的生产效率、产品良率,同时考虑到成本问题,供应商往往被逼无奈出现各种违规操作。

      业内人士透露,苹果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一些在环保上加大投入的企业,往往无法承受苹果的报价,从而黯然退出,而那些存在环境污染的企业,则能够源源不断接到苹果的订单。

      另外,在关键零配件上,苹果往往只会选择两家左右的供应商。由于苹果产品的持续热销,这些供应商供应的零配件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在被曝出各种问题时,虽然有着严格的明文规定,苹果并不会轻易放弃与其合作。

      在成本和人力压力之下,一些供应商想方设法控制成本,难免会出现违规操作,比如环境问题及各种劳资纠纷。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苹果不应将各种问题全部归咎于供应商。苹果只重视产品价格,每次将定价压得很低,以求降低其供应链成本,从而诱导这些供应商去降低其他诸如环保等方面的标准。

      对于苹果“寄生者”出现的各种问题,马军认为,从现有披露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介入很深,完全具备把控二、三级供应商环保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苹果的关键绩效指标并未考虑环境责任,因此大大削减了其对供应商在环保方面的要求。

      现在,围绕苹果供应链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正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依附其上的这些零部件供应商,其订单也受到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波动频率明显加快。

      对于苹果供应链出现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称,首先,苹果应该让渡更大的利益,让与其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也分享到其高速成长获得的利润。“现在的利润分配明显相差太远了。”易建军对此颇有同感。

      另外,业内专家还建议,苹果在对供应链的监管上,应该逐步下移,当然,这样难免会造成苹果成本的增加,对其是一种考验。“为了体现出公平,苹果可以委托第三方监督机构介入。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供应商的监管,实现供应链的安全与透明。”

关注[百能拼客联盟]微信公众平台,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最新动态!(微信号:PCBPP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