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浏览量
铜陵开发区破“瓶颈”促转型
2012-05-25来源:搜狐1190
改革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铜陵一站,但我们时刻感受到改革的成果和创新的力量。
位于铜陵市经济开发区的浩荣电子科技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生产的覆铜板产品,既是电子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也是铜深加工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之一。据了解,随着铜陵市铜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铜加工骨干企业纷纷入驻投产,初步形成了铜加工企业集群,以铜基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该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全国首个在市区全面推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区的市,铜陵市大刀阔斧的改革勇气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革成果让人欣喜。在铜官山区阳光社区,办事服务大厅、老年大学、阅览室、书画室、活动室、医疗室一应俱全。通过将原本街道一级的人员、资源下沉到社区,让周边居民得到更加完善和贴心的服务。 循环经济提升幸福指数 安徽广播电视台 马骏
目前,铜陵市的工业化率已接近70%。有色金属、化工、电子、建材等支柱产业,如何顺应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形势、走出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是我们此行考察的重点。
尽管铜陵市拥有令全省羡慕的矿产资源,但铜陵人并不满足于资源的开采输出,铜经济的产业链不断向精细加工延伸,电解铜产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精细化加工对空气环境质量的高要求,使该市的铜产业变得更加绿色高效。
当我们走进“海螺水泥”时,对传统印象中的高污染行业有了颠覆的认识。海螺集团在不断追求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提高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水泥生产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结合,在多数城市面临 “垃圾围城”的窘迫下,打造出绿色循环经济的亮点。
铜陵作为国家循环经济 “双试点”城市,百姓收入也水涨船高,2010年市民的幸福指数高达85.42%。 生活垃圾找到了“出路” 安徽广播电视台 谭永二
5月24日,考察团一行来到古铜都铜陵,让我感触最深还是在“海螺”的见闻。虽然“海螺”水泥早就名声在外,可当我真正深入到企业车间、和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后才发现,“海螺”对我来说仍是“陌生”的。其中最值得“海螺人”骄傲的,是这里的生活垃圾回收处理项目。铜陵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250吨,全部被“海螺”消化了。这一方面让城市生活垃圾找到了出路,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一举两得!
漫步“海螺”,最惹眼的就是一个“绿”字: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满眼的绿色,让人不相信这里是个大型水泥生产企业。我想,“海螺”所做的已经超出了一般企业的标准,“以人为本”让“海螺”找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是“海螺”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