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浏览量
大族激光创新之路一步一“族迹”
2012-04-28来源:荣格工业1881
激光技术,曾经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如今在中国工业领域枝繁叶茂。经历十六年,大族激光一步一深印,凭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创造了中国激光界中一个又一个传奇,并且仍将继续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谱写新的辉煌。
大族激光别具慧眼,于2005年大力发展高功率激光装备,实现了从小功率到大型高功率激光技术装备研发、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能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整套激光加工解决方案及相关配套设施。
2008年,大族激光直面金融危机带来的重重挑战,把握时机,力排众议,重点研发当时不被业界看好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并与美国IPG光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今,在切割机领域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时,大族激光又开始向激光焊接领域深入,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大族-北航联合实验室”已建成投入使用——未来,在高功率激光焊接领域(尤其是三维切割/焊接机)的全面发展将意味着大族激光在激光界更加超前的领军地位。
对此,该公司钣金装备事业部华南区市场总监张炜先生坦言:“我们是扎扎实实沉下心来制造优质激光装备,在研发和制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光源、没有自己的数控系统,根本谈不上大的发展?更谈不上能真正做到行业应用乃至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记者:请先介绍一下您自己。在大族工作期间,曾有什么事情令您印象深刻?
张炜先生(以下简称“张”):大族人勤奋、务实而严谨的工作态度一直都是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记忆。大族激光成立于1996年,早期产品主要以激光打标机为主,而公司真正开始发展和壮大是从2000年开始。我2004年3月有幸入职大族,成为一名激光工艺打样工程师,那时公司正经历高速发展时期,当时我们工作都非常繁忙,一帮工程师都是过着“公司—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即使周六、周日也泡在实验室里,为全国各个办事处寄来的客户样品进行激光打标试样。起早摸黑,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
就我个人而言,脑海里还有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当时我每晚固定乘坐九点十五分的公司晚班车从华强北回到位于南山区的宿舍,透过飞驰的车窗外,看着暮色中流光溢彩的深南大道,当时总在想,我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城市,正在从事与激光这门全新高科技相关的工作,内心深处无比的兴奋与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幸福感使然,是一种让人很难以忘怀的切身体会。
记者:您在大族激光工作了8年之久,请您谈谈对这个行业的认识?
张:激光是一门有高科技含量的应用技术,我们都在从事一项前人所未做过的事,随着激光应用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会有一种强烈的价值存在感,甚至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很大关联。公司内部有一个贴切的标语:真诚服务、创造价值。
从进入公司至今,我见证了无数奇迹的诞生:购买使用我们激光设备的客户,通过这些激光设备实现了个人乃至企业的发展壮大,无数客户从只有一台摩托车、几名员工起步,发展到几百人规模的企业,他们的企业一年一巨变,都和激光技术应用密不可分。
还有些大企业借助激光设备替换了他们原有的落后技术,提升了他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族激光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短短16年创造了无数奇迹,而她本身也是一个奇迹,这是作为一名大族人值得骄傲和引以为豪的。
记者: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对你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钣金装备事业部近几年发展情况如何?
张:2008年金融危机对激光整个行业冲击很大,但对钣金装备事业部影响并不大,因为当时我们的市场基数还比较低。也恰恰是金融危机,让我们有了一个休憩整顿的好时机,我们很多规划和制度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事业部的发展首先要从建立说起,大族激光钣金装备事业部于2005年开始筹备组建,在小功率激光应用领域上已有的深厚基础上,开始进入高功率激光的大型机床装备制造领域,这是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面向市场的战略选择。
钣金装备事业部经历了两个阶段,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分水岭。2008年之前,我们进入高功率装备制造领域,由于没有任何成功模式参照借鉴,一切从零起步,属于探索阶段。因为经验不足,我们走了一些弯路,诸如人事臃肿,当时年销售额不足3000万,但人员总数一度接近600人,机型众多却没有主打的拳头产品等问题。
2008年,钣金装备事业部开始积极地谋思路、求发展,在那之后,我们经历了一次结构性的重组与整合,将原有的龙门产品与悬臂产品两个产品中心进行资源整合,简化了机型,开始对产品有计划地发展“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产品研发思路,之后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不仅将我们自有的激光器核心光源进行了技术提升,而且开始寻求新的方向,光纤激光切割机的开发与应用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进行的。光纤激光实现了激光“沿曲线传播”的光路轨迹,对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是不仅仅是革命性的,更是颠覆性的创新,我们根据这一新的特性进行一些列二维与三维机型的开发与成功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8年以后的短短几年里,钣金装备事业部经历了化蝶般的完美蜕变。发展至今,我非常荣幸地告诉大家,从去年市场初步统计结果看,2011年在高功率设备销售方面,大族激光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机无论是销售台数及销售额,在国内同行业中已经名列第一,全年销售额近7亿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切割机床各项性能指标以及光源技术提升很快,为我们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光纤激光切割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光纤机系列产品不仅打开了市场销路,同时也使我们在设备系统集成与应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记者:贵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市场策略?
张:很多企业每年都会制订市场策略,但我认为,作为高科技应用领域的企业,市场策略只能是辅线,核心还是要讲技术创新,讲产品可持续发展,这两样做好了,市场策略也就清晰明朗化。
举个例子说,目前最热门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国内是大族最早推向市场,至今保持绝对市场占有的产品,但市场还不成熟时,大家都在宣称光纤机的不成熟、不完善,等到市场一片喝彩声时,一窝蜂上,都在销售光纤激光切割机,但这种市场策略并不可取。确实,光纤激光器的出现降低了一些集成上的技术门槛,但集成并不等同于组装。借助贵刊我向读者做个说明:并不是装上光纤激光器就是光纤激光切割机,工艺开发与系统优化才是最核心部分,这是一项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是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深入研究才能实现的。
记者:可否介绍一下贵公司的技术创新或先进产品吗?
张:技术创新历来都是企业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不谦虚地说,大族激光在高功率激光领域是一个优秀的典范。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技术创新与先进产品方面成绩很突出,例如:我们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但我们仍然坚持对光纤系列产品进行升级优化,目前我们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产品,其性能更优、切割能力更强、运行速度更快;我们的专业激光切管装备能实现管材全自动装卸料,打破了国际同行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我们自产的轴快流3300W、4200W量产投放市场后反映非常好,这也使大族激光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自己完整知识产权、稳定批量生产3000W以上光源的企业。同时,该类产品还取得欧盟CE认证。此外,定制产品也是一种技术实力的象征,我们生产的FMS自动化柔性料库生产线已经在客户处使用,它能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功能,填补了国内空白;1万5千瓦光纤激光深熔焊接装备通过上万次反复实验,成功攻克了“18mm不锈钢一次性焊透”的世界性难题,为大族激光高功率焊接事业建立了里程式的标杆,实现了激光焊接领域世界性的突破,为民族激光产业增添了荣誉。
记者:贵公司与其它同行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大族如何保证激光设备的高品质?
张:说到区别与不同,与国内其他高功率激光同行比较,大族激光多了一些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在企业建设上起点较高。
首先,我们是国内唯一拥有自己的激光发生器(光源)、数控系统与精密机床制造三大核心技术的设备集成商,先后投资1.4亿建立机加工车间,拥有200多台世界一流品牌的加工机床作为生产母机,不仅自己生产制造机床所需的非标零部件,而且全长4m×2m的主机床身都是一次性整机机加工完成,有效保证了激光设备的高性能品质。
其次,我们针对激光发生器的不同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机床,能保证设备的匹配性能最佳、最优化。比如型号为G3015F机床是专供光纤激光用,而G3015HD与G3015A是专供CO2激光器配套使用,将机床做到精专化。
另外,我们完成了全国的产业布局,在深圳、苏州、北京三地的工业园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售后服务能更好、更及时地涵盖全国各区域,使售后服务快捷、有效,最大程度地保证全国各地客户获得优质的服务。
记者:您如何看待光纤激光切割机和二氧化碳激光切割机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未来大功率激光设备的发展趋势?
张:早两年前,光纤激光切割机只是CO2激光切割机的一种补充,但随着光纤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光纤激光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能取代CO2激光,比如光纤激光对金属厚板的切割工艺也已经成熟完善,对传统的CO2激光切割机构成极大的威胁与挑战。作为激光家族的新贵,光纤激光有着更光明的前途,它是先进激光应用技术的代表,在未来10年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先进技术。不过,目前光纤激光机在木板等非金属切割领域无法完全代替CO2激光机。
关于高功率激光设备未来的发展,从市场反映情况看,将向更大的机床幅面发展。随着激光切割机用途的更加广泛,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都使用特殊幅面钢材,且幅面越来越大,有的幅面长度达到几十米,未来这类机床的用量还在增长。
另一趋势则是,自动化程度高。2011年大族激光生产的FMS柔性生产线实现了多台切割机床连线生产,具备全自动化生产、无人值守、智能化上下料、自动识别选择不同厚度板材、自动切割等功能。这不仅代表大族激光切割机已经进入自动化组线阶段,也标志着国内激光切割机研发向生产自动化有了实质性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