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浏览量
IC产业论坛专家云集,为半导体自主化谋发展
2018-11-21来源:百能网2210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一直以来占据全球半导体产品超过80%的销售额,被誉为“工业粮食”。涉及计算机、家用电器、数码电子、自动化、电气、通信、交通、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中都有使用。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集成电路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在集成电路的支持下,这些应用才可能得以实现。所以,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产业。
在举行的第二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上,多方行业专家、产业精英来到IC PARK,围绕“兴人才,芯未来”这一主题,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产业趋势与投资等内容,深入探讨,共谋发展。
如今中国IC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可以说是起起伏伏,跌宕不已;对此,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总结道:“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没有那么差,不是一无所有;第二,真要把它做起来,也不那么容易,不是两三年的工夫。第三,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做下去,再做过一二十年,一定能做起来。”他强调企业的创新主体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的创新研究成果无法得到切实的应用,这对整个行业是一个大问题。
从一个生产要素角度来看,半导体行业好比是一棵树,制造能力是它的树干,材料是它的根基。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接触硕果累累的果子(产品)。我们凭什么能够让我国2600亿美元集成电路产品进口数额如果能下降?就得靠产品。那么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思考的时候,就不能机械地为解决问题而动作,相关企业需要未雨绸缪。百能网隶属于勤基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电子产业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元器件,传感器 采购、PCB定制、BOM配单、物料选型等电子产业供应链整套解决方案,一站式满足电子产业中小客户全面需求。
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产品模式单一化:全球的半导体产品只有20%是由企业生产的,面对这一窘境,这就需要我们基于产品和用户去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其次要努力加强制造业,去研发更多的产品加强差异化竞争,还要做到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产业整体布局。
集成电路是先导型产业,是国家工业的粮食,但是我们的人才缺口是巨大的。据吴华强介绍,到2020年,集成电路需求可达72万人,但是在2017年才有40万人,缺口达30多万人。目前我国每年与集成电路相关的各个学科的专业毕业生仅为两万人左右,这与市场的需求量极不匹配。高端人才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多个环节的缺乏,造成国内企业对人才恶意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如果新鲜血液无法得到补充,那整个机体都会失灵。可以这么说,集成电路人才的数量决定了集成电路PCB产业的规模,人才的质量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质量,集成电路人才的高度决定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集成电路人才强则集成电路产业才强。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培养了优质的人才,才能打造出强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如今,现在的技术发展将要迈向后摩尔时代,技术路线不像以前那么明晰,很多颠覆性发展正在涌动。我们一定要抓住新的机遇,实现技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只有培养出更多年轻优秀人才,才能实现更多的创新。
尽管半导体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一座大山,但它的后面还有一座接一座的山。我们如果面对山都去找一条捷径,那我们有可能是找不到的,除非我们正视这件事情,只要我们在正面战场上有足够的信心,有足够的动力去这件事情,下决心取得突破,才会获得真正的胜利。